心血管病是一類涉及心臟和血管的疾病總稱,包括冠心?。ㄈ缧慕g痛、心肌梗死)、心力衰竭、心律失常、高血壓性心臟病、心肌病、主動脈疾病等。不同疾病的癥狀存在重疊,但也有各自特點;青島心血管病治療方式則需結(jié)合具體疾病,以 “控制病因、緩解癥狀、預防進展” 為核心。
一、心血管病的常見癥狀
1. 共性基礎(chǔ)癥狀
胸痛 / 胸悶:最常見癥狀之一,多與心肌缺血、心臟壓力增加相關(guān)。
冠心病(如心絞痛):常表現(xiàn)為胸骨后或左胸部的壓榨性、緊縮性疼痛,可向左肩、左臂、頸部、下頜放射,常在勞累、情緒激動后誘發(fā),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數(shù)分鐘緩解;若為心肌梗死,疼痛更劇烈、持續(xù)時間更長(>20 分鐘),伴出汗、惡心、瀕死感,休息或服藥無法緩解。
主動脈夾層:突發(fā)撕裂樣劇烈胸痛,可向背部放射,常伴血壓驟升或驟降。
呼吸困難:多因心臟泵血能力下降(心衰)或肺部淤血導致。
心力衰竭:早期為勞力性呼吸困難(活動后氣短),隨病情進展出現(xiàn) “夜間陣發(fā)性呼吸困難”(夜間熟睡后憋醒,需坐起喘氣),嚴重時靜息狀態(tài)也會氣短,甚至咳粉紅色泡沫痰(急性左心衰)。
心悸:自覺心跳異常(過快、過慢、不規(guī)則),常見于心律失常(如房顫、早搏、心動過速 / 過緩)。
頭暈 / 暈厥:因心臟泵血不足或心律失常導致腦供血不足,表現(xiàn)為頭暈、眼前發(fā)黑,嚴重時突然暈倒(如嚴重心動過緩、室速、主動脈瓣狹窄等)。
水腫:多為下肢凹陷性水腫(按壓小腿后凹陷難恢復),常見于心力衰竭(心臟無法有效泵血,血液淤積在下肢)、心包積液等,嚴重時可蔓延至全身(如腹水、胸水)。
2. 不同疾病的特異性癥狀
心律失常:除心悸外,若心率過慢(<60 次 / 分)可能伴乏力、眼前發(fā)黑;若心率過快(>100 次 / 分)可能伴心慌、氣短,甚至暈厥(如室速、室顫)。
高血壓性心臟?。涸缙诳赡軣o癥狀,長期未控制可出現(xiàn)胸悶、氣短(因心臟肥厚或心衰);高血壓本身可能僅表現(xiàn)為頭暈、頭痛(血壓驟升時)。
心肌?。涸缙诳赡軆H乏力,進展后出現(xiàn)活動后氣短、下肢水腫,嚴重時因心律失常導致暈厥。
二、心血管病的主要治療方式
治療需結(jié)合疾病類型、嚴重程度及患者個體情況,核心目標是 “控制危險因素(如高血壓、高血脂、糖尿?。⒕徑獍Y狀、預防并發(fā)癥(如心梗、猝死)”。
1. 藥物治療(基礎(chǔ)且核心)
控制危險因素的藥物:
降壓藥:如 ACEI(依那普利)、ARB(氯沙坦)、β 受體阻滯劑(美托洛爾)、鈣通道阻滯劑(硝苯地平)、利尿劑(呋塞米)等,用于高血壓及心衰的血壓管理。
調(diào)脂藥:他汀類(阿托伐他汀、瑞舒伐他?。┦腔A(chǔ),降低低密度脂蛋白(LDL),預防動脈粥樣硬化;嚴重高脂血癥可聯(lián)用依折麥布、PCSK9 抑制劑。
降糖藥:糖尿病是心血管病的重要危險因素,需通過二甲雙胍、SGLT-2 抑制劑(如達格列凈)、GLP-1 受體激動劑(如司美格魯肽)等控制血糖,同時保護心血管。
針對心臟功能 / 結(jié)構(gòu)的藥物:
抗血小板藥:如阿司匹林、氯吡格雷,用于冠心病、支架術(shù)后,預防血栓形成。
抗凝藥:如華法林、新型口服抗凝藥(達比加群、利伐沙班),用于房顫、深靜脈血栓等,預防腦卒中或血栓栓塞。
抗心律失常藥:如胺碘酮、普羅帕酮,用于控制房顫、早搏等心律失常的心率或節(jié)律。
心衰治療藥:如 β 受體阻滯劑(美托洛爾)、ACEI/ARB、醛固酮受體拮抗劑(螺內(nèi)酯)、SGLT-2 抑制劑,可改善心衰預后;利尿劑(呋塞米)緩解水腫,強心藥(地高辛)短期增強心肌收縮力。
緩解急性癥狀的藥物:
硝酸酯類(硝酸甘油):快速緩解心絞痛的胸痛。
溶栓藥(尿激酶、rt-PA):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早期,溶解血栓開通血管。
2. 手術(shù) / 介入治療(針對結(jié)構(gòu)性或嚴重病變)
冠心病:
經(jīng)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(PCI):俗稱 “放支架”,通過導管擴張狹窄的冠狀動脈,植入支架支撐血管,恢復血流(適用于心絞痛、急性心梗)。
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(shù)(CABG):俗稱 “心臟搭橋”,取自身血管(如乳內(nèi)動脈、大隱靜脈)繞過狹窄的冠狀動脈,重建血流(適用于多支血管嚴重狹窄、支架效果差的患者)。
心律失常:
心臟電復律:通過電擊糾正房顫、室速等快速心律失常的節(jié)律。
射頻消融術(shù):通過導管釋放能量,破壞異常心律的 “病灶”(適用于房顫、陣發(fā)性室上速等)。
心臟起搏器 / 除顫器(ICD):心率過慢時植入起搏器維持心率;高危心律失常(如室顫)患者植入 ICD,可自動檢測并電擊終止致命性心律失常。
心力衰竭:
心臟再同步化治療(CRT):通過雙心室起搏,改善心衰患者左右心室收縮不協(xié)調(diào),緩解癥狀。
左心室輔助裝置(LVAD):替代部分心臟泵血功能,作為終末期心衰患者等待心臟移植的過渡,或長期支持治療。
心臟移植:適用于終末期心衰,藥物和其他治療無效時的終極方案。
其他結(jié)構(gòu)性疾?。?/p>
瓣膜置換 / 修復術(shù):用于嚴重心臟瓣膜狹窄或關(guān)閉不全(如主動脈瓣狹窄、二尖瓣反流)。
主動脈夾層 / 動脈瘤手術(shù):如主動脈覆膜支架植入術(shù)(微創(chuàng))或開放手術(shù),修復破裂風險高的主動脈病變。
3. 生活方式調(diào)整(貫穿全程的基礎(chǔ)治療)
飲食:低鹽(每日<5g)、低脂(減少動物脂肪、反式脂肪)、高纖維(多吃蔬菜、水果、全谷物),控制總熱量(預防肥胖);避免過量飲酒(男性每日酒精≤25g,女性≤15g)。
運動:根據(jù)病情選擇合適強度(如冠心病患者以散步、太極拳為主,避免劇烈運動),每周至少 150 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,循序漸進。
戒煙:吸煙是心血管病的強危險因素,戒煙可顯著降低心梗、中風風險。
體重管理:將 BMI 控制在 18.5-24.9,男性腰圍<90cm,女性<85cm,減少肥胖相關(guān)的心臟負擔。
情緒與壓力管理:長期焦慮、抑郁或壓力過大可升高血壓、誘發(fā)心律失常,需通過心理疏導、冥想等方式調(diào)節(jié)。
三、注意事項
青島心血管病醫(yī)院:心血管病的癥狀可能隱匿(如高血壓早期無癥狀),或與其他疾病混淆(如胃病與心絞痛),因此出現(xiàn)疑似癥狀(如突發(fā)胸痛、持續(xù)氣短、心悸)需及時就醫(yī),通過心電圖、心臟超聲、冠脈 CT、冠脈造影等檢查明確診斷。
治療的核心是 “早發(fā)現(xiàn)、早干預”—— 控制血壓、血糖、血脂等危險因素,可顯著降低心血管事件(如心梗、中風)的發(fā)生風險;已患病者需嚴格遵醫(yī)囑用藥、定期復查,避免擅自停藥或調(diào)整治療方案。